〔記者林明佑/彰化報導〕「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這是宋代詩人趙梅隱的《詠絲瓜》,可見當時古人就了解了絲瓜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用於美容,彰化二水鄉青農許慈良利用絲瓜,創造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商品,除了販售新鮮絲瓜,美容用的絲瓜水,過老熟的絲瓜曬乾後還能當菜瓜布使用,最近又開發以絲瓜布做透氣絲瓜帽,古亭畚、貓頭鷹小夜燈等手工藝品,看似不起眼的絲瓜,卻讓許慈良帶來豐富的收入。

彰化青農翻轉絲瓜 絲瓜帽、古亭畚手工藝品再創農產新商機1.png

彰化青農翻轉絲瓜 絲瓜帽、古亭畚手工藝品再創農產新商機2.png

許慈良的絲瓜園佔地九分多地,位在彰化縣西南隅的二水鄉,是濁水溪與清水溪交匯處土質肥沃,除了先天條件占盡優勢,加上他本身的技術勝人一籌,附近的蜂農更是他有力的推手,近來又引進新品種蘋果絲瓜,由於品質優異,同時又是友善種植與經營,口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彰化青農翻轉絲瓜 絲瓜帽、古亭畚手工藝品再創農產新商機3.png

彰化青農翻轉絲瓜 絲瓜帽、古亭畚手工藝品再創農產新商機4.png

spa

一條條絲瓜懸掛在瓜棚上,有如瀑布一般的壯觀景象,吸引不少路過民眾,二水鄉青農伉儷詹娜雯說,這是特別留當菜瓜布的過熟瓜,剝皮洗淨後,吊掛晾乾就可以販售,絲瓜布除了可以刷洗清潔餐具外,老一輩的人也很喜歡用來洗澡。

絲瓜曬乾後還能當菜瓜布使用.png

彰化青農翻轉絲瓜 絲瓜帽、古亭畚手工藝品再創農產新商機5.png

許慈良表示,絲瓜從開花到採收僅需10來天,再留45天即成過熟的菜瓜布,最後瓜果全部採收完成後,即可切斷藤蔓用容器接菜瓜水,再賣給生技公司做保養品,最近又與家人開發,利用絲瓜布的透氣特性做帽子、筆筒、古亭畚等手工藝品,將絲瓜的附加價值運用到淋漓盡致。

二水鄉農會總幹事蔡文大讚青農許慈良的蘋果絲瓜.png

特地前往絲瓜園參觀與勉勵的二水鄉農會總幹事蔡文琳表示,許慈良引進的蘋果絲瓜炒起來非常清脆可口,歡迎大家來光顧品嚐;同時也讚許慈良多元發展,如此就不怕絲瓜產量過剩的問題,也能提升農產收入,值得其他農友參考。

新聞報導引用來源出處:https://www.peopo.org/news/415463

home_spa

回首頁

arrow
arrow

    Sh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