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彰化報導〕彰化縣八旬陳姓老翁日前到員林市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順便檢查肝功能,結果攝護腺正常,肝臟卻有六顆腫瘤,醫師進一步安排以160切電腦斷層掃描,胰臟也有一顆腫瘤;宏仁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明師表示,肝臟表面和胰臟沒神經,幾乎癌症末期才出現症狀,最好的防治方法是每年定期篩檢。
家住員林市的陳姓老翁因年邁罹患膝關節,就近到員林宏仁醫院復健,近日感覺小便量減少,復健結束後,順便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他告訴家醫科醫師,不僅小便量減少,偶而覺得「虛弱」,拿東西的力氣變小,走路也較慢,家醫科醫師立刻安排轉診胃腸肝膽科。
經腹部超音波描掃,陳姓老翁的肝臟疑似長腫瘤,江明師隨即讓他到放射科作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清楚顯示肝臟有六個腫瘤,胰臟有一個腫瘤。陳姓老翁很驚訝地說,他的生活作息規律,沒亂吃成藥,身體向來硬朗,除了膝蓋有時疼痛,並沒其它不適感,他以為偶而虛弱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江明師指出,台灣民眾肝臟腫瘤常起因於B型肝炎或C型肝炎,陳姓老翁沒B肝或C肝,肝臟腫瘤疑似來自胰臟腫瘤的轉移;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腫瘤細胞具有侵犯其它組織的能力,一旦病人得到胰臟癌,可能出現腹痛、背痛、食欲變差或黃疸,因症狀容易與胃腸不適、胃口不好或腰痠背痛混淆,等到病人有明顯不舒服,胰臟癌已經進展到末期,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
江明師說,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內部神經很少,長出小顆腫瘤時幾乎不會疼痛,通常5公分以上,才會引起疼痛,像陳姓老翁的肝臟腫瘤有六顆,最大顆2.96公分,因此沒疼痛感;小顆肝臟腫瘤像無聲的殺手,等到病人出現發燒、疲倦、頭暈、食慾差等類似感冒症狀,或有黃疸、右上腹疼痛、腹脹、體重減輕等現象,通常已是晚期,治癒率不理想;目前陳姓老翁已到中部一家醫學中心切片化驗肝腫瘤並接受後續治癒。
半數胰臟癌患者年齡超過70歲,誘發癌化的風險包括吸菸、肥胖、糖尿病和特定的罕見基因,而肝癌腫瘤男女罹性比例為4比1。江明師建議,民眾若要避免胰臟癌或肝臟腫瘤,最好方法是每年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新聞報導引用來源出處:https://www.peopo.org/news/4204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