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習慣用放大鏡去看事情的時候,他往往會被完美的「幻象」折磨得不知所蹤,這樣的人或許會漸漸的走入自我封閉的境況;當一個人習慣用放大鏡去看自己的時候,往往會在還沒有戰鬥之前,就被假想敵打擊到自卑的無地自容。

心理學家指出,世界上不存在生來就膽怯、害羞、自卑的人,這些心理都是人們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都是在不斷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形成的複雜心態。用放大鏡來看待自己的缺點,更容易加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必然把人帶入自責、自恨、自縛、自氣的現象。

做自己眼中的我 別拿放大鏡看事情.png

與其跟別人比,不如自己和自己比,戰勝了自己,取得自己不曾擁有的進步,這就是成功。在心理學家眼中,心理健康的標準,首先是對自己保持一種接納的態度,而且是一種愉快而滿意地接納。也就是說,對自己的一切,要充份地瞭解,正確地認識,並欣然地接受。

home_spa

所以,一個人必須面對自己,認清自己,理性地看待自己。這樣,才能在人生地圖上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做一回真正精彩的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別人眼中的「我」,並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重要。西方有句諺語說:「二十歲時,我們顧慮別人對我們的想法;四十歲時,我們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想法;六十歲時,我們發現別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我們。」

因此,我們說決定一個人幸福與否,在於他如何看待自己,而不是別人如何看待他。

此外,用放大鏡去看待事物,不利於友善的人際關係建立。無論多麼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師以五百倍的放大鏡看她美麗的臉龐,看到的一定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臉,使人大失所望。而當我們拿望遠鏡看青山時,入目的儘是如畫的風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這說明,如果你永遠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必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著望遠鏡則始終能欣賞到別人美好的,就是這不拘小節的特性,使賓主盡歡,無往不勝。

複雜的社會本身已經存在太多是非利益,加上這些肆意敗壞道德準則的行為,就不和諧,所以我們才應當努力建立和諧的社會和這些無良現象鬥爭,但鬥爭並不一定要接近,透徹、細節化,只需要知道它是我們的敵人就好了。總之,無論是對待社會、自己還是他人,都不要拿個放大鏡去仔細的瞧,距離是美,遠離苛求。

spa

回首頁

arrow
arrow

    Sh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